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观巴黎油画记
〔清〕薛福成①
⑴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⑵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②: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⑶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⑷夫普法之战,至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选自《庸庵文外编》)
【注】①薛福成(1838-1894):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人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他与入侵的法军浴血奋斗。1890年,即光绪十六年,他受命出使英、法、意、比等四国。
②遝:通“沓”,“杂遝”是指人多拥挤杂乱。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4)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我对它的塑造技艺不绝地赞叹。
B.络绎相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幻者而同于真邪以其求思之深而无在线也(。
D.斯二者盖皆有之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巨幅悬之四壁以勇气闻于诸侯-
B.络绎相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幻者而同于真邪以其求思之深而无在线也(。
D.斯二者盖皆有之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⑵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20.请用四个字的短语评价第⑤段《普法交战图》的绘制效果。(2分)
21.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信息资料,推断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3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屡次,多次
⑵何不
⑶等到
⑷确凿
18.(2分)D
19.(6分)⑴(参观者)猛然看到这些蜡像,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骤;生人;省略主语)
⑵那些折断膀臂腿脚、血流成河染红了地面、偃仰僵站立的士兵们,实在叫人不忍心看。(殷;偃;定语后置)
20.(2分)亦真亦幻
21.(3分)赞颂“好胜”的法国人“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殷切地希望中华民族学习这种精神,激励国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尽快挣脱帝国列强的瓜分奴役。
二
(3)选出下列翻译有误的一句[ ]
A.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我对它的塑造技艺不绝地赞叹。
B.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译:几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却忘了自己是在一间画室里的人。
C.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译:原因是昭示明显的警戒,激发法国人的义愤,图谋报复啊。
D.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
译:这样说来,这油画果然是真的呢,还是幻想的呢?
(4)上文主要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第一段中描述的蜡人馆是否多余?为什么?
(4)上文主要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第一段中描述的蜡人馆是否多余?为什么?
参考答案:
(3)C
(4)全文主要描述了一个由巴黎蜡像制成的艺术装置——《观巴黎油画记》。整个装置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将现代油画与传统蜡像相结合。蜡人馆不仅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它是否是整个装置的核心呢?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蜡人馆并非多余的,反而在整体构图中起着重要的视觉作用。因此,文章中对蜡人馆的描述应该是必要的。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