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初中古诗文的朗读指导
一、读准字音是古诗文诵读的基础
读准字音是古诗文诵读的基础。古诗文中包含大量生僻字、多音字和通假字,如果不正确地读出这些字的音节,吟诵古诗文将难以达成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身作则的方式纠正学生读音习惯,然后通过全班齐读、小组读和个别读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读音技巧。例如,在教《西江月》中诗句“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是”,学生难以辨别,我联系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社林边那间熟悉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感到喜悦之情,因此应读“xiàn”。再如,《钱塘湖春行》中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没”,我将其与文意相配合,建议学生将“mò”读作音节。在《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掌握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
二、读出节奏是古诗文诵读的关键
古诗文的诵读需要掌握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有效的朗读要在词组之间停顿,节奏由词组间停顿程度决定。近体诗的停顿较为规律,如“五言”诗句的停顿形式为"oo//oo/o 或 oo//o/oo";而古体诗的停顿更为灵活,应根据文意进行调整。在《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通过观察句子结构和字词关系,逐步掌握读句节奏的基本规律。
三、读出重音是古诗文的基调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在朗读古诗文时应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气的综合评价。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重音”正是诗歌情感的直接反映,能够准确表达诗歌的情绪。例如,《过零丁洋》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生在理解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时,会感受到诗人从悲苦到激昂的情感转变。
四、读出体验是古诗文诵读的灵魂
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流露自己的体验。不同的古诗文,其读音和停顿方式也因文体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体验到古诗文的意境之美。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优秀的古诗文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这不仅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吟诵中体味其意蕴,还能让古诗文的教学增添无限魅力。教师应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重音和读出体验”为指导原则,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然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使古诗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