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粽子的过程
端午节,是人类最早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都会吃上一袋又一袋的粽子,寄托着对祖先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第一次学包到第二次学包,再到第三次、第四次……每次包起来,都充满了对过程的思考与感悟。
第一次:开始学
那天早上,我第一次真正地有了包粽子的机会。外婆将一个空心的粽叶折成三角形,放入米和一些糖粉后,用线把它们绑紧,包裹在一根竹签上。这个简单的步骤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次:馅大了
当我第一次包的时候,发现自己放多了米,把整个粽子都填上了“馅”——米!这让我倍感压力,手忙脚乱地塞来塞去。米总是从缝隙中漏出来,我担心自己会输在别人后面。外婆一直耐心地给我讲:“不要急着放米,慢慢来。”她的教诲像一把智慧的火,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第三次:线太紧
第二次包的时候,我发现线太紧,粽叶也特别松散,连线都容易被扯破。外婆告诉我:“别着急,慢慢放进去。”这一次,我耐心地把米倒掉一些,再轻轻松开线,最终成功地包裹着一个精致的粽子。
最终:学会
第三次包,我终于明白了包粽子的真谛——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粽叶没有被压破,米也没有被挤出来。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不仅要有结果,更要有过程,因为过程才是打动人心的礼物。
每次看着自己包好的第一个粽子,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与自豪。这就是端午节的传统智慧——用心去包,耐心去学,每一回都是在为下一次打开盒子时感到满足的那一刻。
推荐阅读
学生习作:我心灵的甘露-初一-议论文(我心灵的甘露600字5篇)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