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翻译与赏析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 “人间四月芳菲尽”:指诗人登临庐山大林寺时,虽是“孟夏”的时节(春天已至),但山地气候较寒严,花开早于平地。
- “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原本在山下(平原)才开,到了大林寺里就盛开了。诗人由此感慨自己的春去无觅处,心生惊异。
- “长恨春归无觅处”:指诗人因恋春而怨气积 accumulated。
- “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在山下无法再寻春天时分,大林寺桃花将春天引入了这里。
2. 引证与赏析
引证
《游大林寺序》 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大林寺里的桃花季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规律。诗人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的形象,巧妙地指出了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特别是“梨桃始花”,不仅表现了桃花的早开景象,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气候的深刻敬畏和深情情怀。
诗中,“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句,不仅是对季节节气的感慨,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他因恋春而忧恨,却未能寻到春光,大林寺桃花将春天引入了这里,令他的心花怒放。
3. 意象与诗意解读
意象
-
“大林穷远,山高地深”:大林是庐山的一座高峰,远离平原。这不仅使气温垂直差异更加明显,还赋予了山上的植物独特的风候特点。
-
“节制者或因气候原因而导致时间偏移”:诗人通过对比“平地聚落”与“山地风候”,展现了季节节气在不同地带的差异。
诗意解读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春意、热爱和敬畏的象征。大林寺里的桃花如同春天带给人的温暖,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春天的无限珍惜。
4. 小品评
小品评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庐山大林寺里的桃花季节。白居易在《游大林寺序》中引用了诗句“山高地深,时节绝晚”,进一步强调了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这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诗人因恋春而怨恨,却未能寻得春天,而大林寺桃花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一种被赋予温暖的力量。
这首诗具有以下几个独特之处: - 视觉与听觉并重: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景象,既在视觉上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在听觉上传递出情感的波动。
-
意象结合:白居易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诗歌情感融为一体,让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郁。
-
哲理隐含:诗中蕴含的对自然规律、季节节气的深刻理解,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使整首诗成为一个富有深度的思想表达。
有关春天诗句1
关于春天的诗句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
借问相思
孟浩然《春晓》:
随风微尘落,
剽剪刀自相念。 -
借问离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再亦难堪朝夕,
出关应及岁已还。 -
春种一粒粟
李绅《悯农》: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小桥流水春泥路
韩愈《早秋》:
小桥流水春草色,
一行白鹭过山头。 -
借问离情
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小桥流水自飞花,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借问离情
李商隐《钱唐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哪家新燕啄春泥。 -
借问离情
孟浩然《春晓》:
昙落不知多少人,
夜来风雨声轻语。 -
借问归心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离别应记得,
岁岁年年不相还。 -
借问离情
诗仙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所以要索一粒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
借问离情
诗仙李白《晚曲》:
哄声渐欲响,
春风吹又生。 -
借问归心
袁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
借问离情
诗仙李白《早秋》:
小桥流水自飞花,
一行白鹭过山头。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
借问离情
李商隐《游园不值》:
几处早莺争暖树,
哪家新燕啄春泥。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
借问离情
诗仙李白《借问离情》:
所以要索一粒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借问归心
韩愈《春雪》:
大雪纷飞初小雪,
独坐白山空几许。
以上为部分关于春天的诗句,这些诗都深刻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变化。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