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调歌头》是辛弃疾的一首答别之作,同时也是他感时抚事的佳作之一。整首词通过深情词句展现了辛弃疾对楚国的深厚恨意以及对国家的深切忧思。
上片(前两句)
上片以“长恨复长恨”开头,表达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楚文化的无比怨恨。后两句以《平调》歌行的形式,围绕送别主题展开,“短歌行”与“长恨”相对应,既表现了词人在饯行前的悲愤之情,又巧妙地运用典故(如屈原的《离骚》),强化了词人的哀怨情感。
下片(后两句)
下片以迎送辞句“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收尾,进一步抒发了辛弃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接着,通过引用陶渊明的典故,揭示了辛弃疾虽不追求个人利益,但始终不愿在名利中浪费,表现出一种隐逸自得、不为浮华所动的情怀。
整体分析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爱国心,又充满了悲愤和哀怨。通过对屈原典故的运用,辛弃疾展现了自己坚定的爱国立场,即使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依然保持不屈的精神状态。同时,通过比兴手法和韵律,词句雄浑沉郁,富有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体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动荡时期民人的深切哀思。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